苏联八十万近卫军总教头
涅高兹学派
纵马带刀的哥萨克
孤胆的英雄
有礼貌,但是不多

音乐的形象(一)

本篇授权转载自老夫半徒半友的x老师的公众号“狂喜之诗”。

音乐表达的是什么?这个答案是很多的,但有一个总体的概括,那就是表达人本身以及与世界的关联。这其中可以包括很多内容,横跨到各种音乐风格。因此,暂时忘记所有的音乐理论,音乐的美学规律首先建立在人的本质特点,相似的方面便会有有相似的规律与审美取向。

先从一个例子逐步引导到艺术欣赏中去。

想象一下,秋天到来,树叶凋零掉落,从刻板印象的角度来看一般会有两个过程:一个无比缓慢的树叶凋谢,摇摇欲坠;彻底断开和树枝的联系后,渐渐掉落在地上。

首先,树叶不可能(再次强调是刻板印象下)在还十分坚挺尚未褪色的情况下降落;其次,这个降落也不可能是直冲冲地掉下去。再者,这两个过程,前者的凋谢是比后者的降落发展得慢的,而凋零的过程则缓慢而飘荡。

树叶凋零这个意象,常被用来表现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情绪,它没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波动;其次,人的这种忧伤,总是先有一种情绪上的铺垫氛围,再是些许唤起。

比如那句大家都知道的诗: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”,一开始的枇杷树仅仅只是一个客观事物的描述;然而如果没有这个铺垫在前,则后面的情绪缺乏了一种张力(有平淡才会显现冲突)。

……

完整文章及后续文章

评论
热度 ( 22 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Анна Иосифовна Плетнёва | Powered by LOFTER